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抗震设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抗震设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抗震等级与设防烈度区别是什么?
性质不同
2、抗震等级:是设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根据设防类别、结构类型、烈度和房屋高度四个因素确定,而***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
标准不同
1、抗震设防烈度:一般情况下取基本烈度。但还须根据建筑物所在城市的大小,建筑物的类别、高度以及当地的抗震设防小区规划进行确定。
2、抗震等级: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抗震等级划分为一级至四级,以表示其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及一般的四个级别。在中国建筑业中,已经开始严格执行这个等级标准。
重点设防类抗震等级?
重点设防类是比较学术专业的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抗震设防是四类,最高的叫特殊设防类,第二类叫重点设防类,第三叫标准设防类,第四类叫适度设防类。把学校提高到重点设防类,就是说学校的抗震设防标准在民用建筑里已经是最高的了。《农村普通中小学的建设标准》,这里头对学校建筑怎么选址、怎么规划、怎么建设等等,包括抗震设防的要求也作出了明确规定。
抗震设防的影响因素?
第一,房屋建筑抗震性能首先取决于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
国家根据地震发生的可能性和震害的严重性确定各地区基本设防烈度,这是各地区抗震设计的基本参数,主要代表地面加速度的大小。对具体房屋,需要结合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确定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即确定设计烈度和抗震等级。对一般建筑,设计烈度就是本地区设防烈度。设计烈度愈高,抗震能力愈强,但建筑造价也愈高。
第二,房屋结构的抗震性能与合理的抗震设计密切相关。
抗震设计就是要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确定合理的抗震措施,保证结构的抗震性能,确保建筑物满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目标。所谓中震,指设防烈度,小震比中震小约1.55度,而大震则比中震增加约1度。合理的抗震设计主要基于先进的抗震理念、系统的分析计算和恰当的抗震措施。既要注意控制抗震指标如轴压比、相对变形等,又要***取合适的抗震构造措施。
高层住宅主要***用现浇剪力墙结构、框架-核心筒或框架-剪力墙结构,具有较好的强度和变形能力,抗震性能相对较好。因此,无论板式住宅还是点式住宅,只要设计合理,都可满足抗震要求。多层住宅大部分***用砖混结构,目前多***用现浇楼板,并***取设构造柱和圈梁等抗震措施,或者***用框架结构,大大增强了抗震能力。部分建筑外形怪异,平立面不规则,传力体系复杂甚至需要多次结构转换,这既增加了建筑造价,也影响了建筑的抗震性能。
第三,房屋抗震性能还与施工质量等其他因素有关。因此加强施工质量监督,规范既有建筑的使用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一是、建筑破坏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社会影响的大小。
三是、建筑功能失效后,对全局的影响大小、救灾和恢复的难易程度。
四是、建筑各区段重要性显著不同时,可安区段划分抗震设防,下部区段不能低于上部区段。
五是、所处地位及地震破坏所产生的后果、影响不同时,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可不相同。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抗震设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抗震设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